中国与柬埔寨农业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
柬埔寨有着发展农业的优厚条件,农业发展潜力较大。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四角战略”中最重要的一角。然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现代技术和经验的缺乏等因素仍制约着柬埔寨农业的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投资、农业现代技术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与柬埔寨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较大。从两国目前农业合作的现状来看,合作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释放,合作效果尚不够明显。
值此中柬两国全面落实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的对接,两国间各领域的合作正全面展开并不断跃上新台阶之际,作为中柬经贸合作重点领域之一的农业合作,亟需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如何抓住“一带一路” 倡议、共建中柬命运共同体等国家顶层设计带来的新机遇,深化农业领域的合作,需要两国政府、企业、学术科研机构各展其长、各司其职、共促发展。
中国和柬埔寨两国自1958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在推进国家建设、促进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互帮互助。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柬两国继续保持高层密切交往的势头,各领域的合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在经贸领域,2018年中柬双边贸易额达到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出口60.1亿美元,进口13.8亿美元。2019年1~11月,中柬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已经到85.3亿美元,全年接近90亿美元的新高。同时,中国也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资国,投资总额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值此中柬两国全面落实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的对接,两国间各领域的合作正全面展开并不断跃上新台阶之际,作为中柬经贸合作重点领域之一的农业合作,亟需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一、柬埔寨农业发展现状、政策
农业是柬埔寨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6.61%,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64.22%。柬埔寨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独立以后由于长期的战乱,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再加上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够,柬埔寨的农业发展至今还比较落后。随着柬国内和平的恢复和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近20年来,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对农业发展日益重视,柬埔寨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对外合作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柬埔寨农业发展现状
柬埔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全国1520多万人口中有近80%从事农业劳动。全国可耕地面积约67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44公顷,超过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目前,柬埔寨实际耕种面积约260万公顷,可耕地利用率只到4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土地尚待开发利用。
农业是柬埔寨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生产总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0%~30%之间,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017年,柬埔寨的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25%,2018年,农业生产总值54.7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3.5%。近年来,柬埔寨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力有下滑的趋势,增速低于预期。2019年,柬埔寨农业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农产品出口增幅却较大,其中腰果出口量为20万吨多,比2018年翻了一番,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木薯出口329万吨,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27%。胡椒出口量达3693.25吨,与2018年的2411.2吨相比,增长了53.17%。
水稻是柬埔寨主要的农作物,全国耕地的约80%用于种植稻谷,其中洞里萨湖湖滨地区土地较为肥沃,是柬埔寨重要的产粮区。除稻谷外,柬埔寨的农作物还有玉米、大豆、木薯等。经济作物有橡胶、棉花、胡椒、花生、芝麻、棕糖、黄麻、咖啡以及各种热带水果。
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视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府首相洪森2015年提出百万吨大米出口计划,不但提升了本地农民的积极性,也让众多投资者更热衷于投入农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改良稻种、建立现代化的碾米厂。目前,柬埔寨已经成为世界第6大大米输出国。近年来,柬埔寨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实现新突破。2016年,柬埔寨水稻的总产量已经超过800万吨,出口量约为54万吨。中国是柬埔寨大米最大的出口目的国,2019年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62万吨,出口中国24.8万吨,占总出口量的41%,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33.3%。
目前,制约柬埔寨稻米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系统基础较差以及资金不足。柬埔寨农业研究和开发专家表示,如果新的水利灌溉系统能使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20%~30%,那么柬埔寨雨季的稻谷产量将由现在的约500万吨增加至1000万吨。资料显示,目前柬埔寨全国只有大约350个水利系统仍能正常使用,可以灌溉全国约30%~40%的稻田。
玉米也是柬埔寨的重要作物之一。玉米种类有两种,一种是供居民食用的白玉米,约占总产量的15%;另一种是用作饲料的红玉米,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2016年柬埔寨玉米总产量约41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国内市场消耗,其余的主要出口到泰国和越南。
木薯是柬埔寨的重要杂粮作物之一,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大量用作饲料,还可以大量出口创汇。柬埔寨发展木薯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统计显示,种植面积近10年间增加了近30倍,从2002年的19500公顷猛增至2011年的391700公顷。2011年,全国木薯总产量达到800万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为21.7吨,与泰国的木薯单产量相当,远远超过了越南木薯单产量17.2公吨/公顷的水平。
橡胶是柬埔寨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供出口创汇。2009年,柬政府共将12万公顷的经济特许土地拨给19家公司,其中约20%用来种植橡胶,使橡胶种植面积增加到8.3万公顷。为培育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柬政府计划鼓励农民扩大橡胶的种植面积,拟将橡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43万公顷。按柬埔寨橡胶种植公司的说法,政府将为作为橡胶种植主产区的柬东北部的农民提供土地。如果这一计划能顺利实现,柬埔寨的橡胶年产量将增加到约27万吨,年出口创汇则将由目前的约3000万美元增加到1.8亿美元。
尽管农业发展形势较好,但总体上“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制约柬埔寨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繁、灌溉设施落后、投资不足、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出口渠道不畅等。
相比较而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较柬埔寨有很大的优势,中国不论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生物育种、生物基因技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整个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与柬埔寨相比优势明显,因此,中柬农业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2、柬埔寨农业发展与对外合作政策
1993年恢复和平以来,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洪森领导的柬埔寨人民党政府将恢复和发展经济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从调动国内和国外积极性两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农业发展。
3、柬埔寨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将农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甚至将农业发展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竭力改善农业生产及投资环境,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开拓市场。“四角战略”是由洪森首相领导的第三届王国政府制定实施的。洪森首相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指出:“作为政府领导人,我提出‘四角战略’来作为第三届王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实现柬埔寨人民减少贫困、发展、进步、繁荣、和睦与幸福的目标”。柬埔寨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国,要实现柬埔寨人民“减少贫困”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发展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政府制定了包括《投资法》、《土地特许权法令》等一系列配套政策。2019年12月25日,柬农林渔业部宣布启动《2019~2023年农业发展战略计划》,将实现农业领域现代化作为战略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的种类多样化,开发高附加值农业和农业生产加工业。
为了增加稻谷产量,实现政府推行的大米出口目标,柬埔寨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推广科学种田,二是增加耕种面积。在推广科学种田方面,农业部属下的柬埔寨农业发展和研究学院经过反复实验选定适合本国气候和土质的优质稻谷种子,其中3个稻种是早稻(全年可耕种)、3个稻种是晚稻,另4个稻种是中晚稻种。在增加耕种面积方面,柬埔寨政府加大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力度,充分挖掘潜力。柬埔寨土地面积约18.1万平方公里,农业种植面积已达5.5万平方公里,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约30.6%。2010年,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批准了一项总值2.3亿美元的农业开发项目。政府鼓励国内外投资商进行经济特许地开发。目前,全国经济特许地开发面积已经从2008年的20万公顷增加到2011年底的75万公顷。
此外,柬埔寨的农业部门还重视推广农业的多种经营,鼓励因地制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在农业方面,强调加强杂粮作物尤其是木薯的种植。在渔业方面,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群众积极性的提高,近年来柬埔寨渔业发展很快,渔业产量大幅度增加。
4、柬埔寨促进农业对外合作的主要政策措施
在农业领域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柬埔寨外资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柬埔寨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引进和利用外资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发展本国农业,柬埔寨政府多次对1994年颁布的《投资法》进行修改完善,其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开发项目,如对开发种植1000公顷以上的水稻、500公顷以上的经济作物、50公顷以上的蔬菜种植项目;对畜牧业存栏1000头以上、饲养100头以上的乳牛项目、饲养家禽10000只以上项目;以及占地5公顷以上的淡水养殖、占地10公顷以上的海水养殖项目均给予支持和优惠待遇。
具体措施包:
一是项目在实施后,从第一次获得盈利的年份算起,可免征盈利税的时间最长为8年。如连续亏损则被准许免税。如果投资者将其盈利用于再投资,可免征其盈利税
二是政府只征收纯盈利税,税率为9%;
三是分配投资盈利,不管是转移到国外,还是在柬国内分配,均不征税;
四是对投资项目需进口的建筑材料、生产资料、各种物资、半成品、原材料及所需零配件,均可获得100%免征关税及其它赋税的待遇,但该项目必须是产品的80%供出口的投资项目。
五是允许投资人以特许、无限期长期租赁和可续期短期租赁等方式使用土地。2005年底,柬政府颁布《关于经济特许权土地法令》,推行经济特许土地政策,外来投资者可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使用土地,最长租期为70~99年,期满还可申请继续租赁。
投资人有权拥有地上不动产和私人财产,并以之作为抵押品。“经济土地特许权法令”颁布后,农业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来自越南、中国、泰国、韩国和美国等国的投资者利用经济特许地种植木薯、花生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六是颁布《促进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大米种植和加工。由于柬埔寨加工能力有限,泰国、越南米商在柬埔寨大量低价收购稻谷,运到其国内加工后以泰国、越南大米品牌高价出口,而大米的原产国柬埔寨却不能享受产品的附加值。为此,柬政府于2010年8月17日颁布《促进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策》,提高大米的生产和加工能力。
除了以上优惠待遇外,柬埔寨政府还对投资者提供投资保障。
具体包括
:一是对外资与内资基本给予同等待遇,所有的投资者,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外国投资同样可享受美、欧、日等28个国家、地区给予柬埔寨的普惠制待遇(GSP)。
二是柬埔寨政府放弃针对投资者财产的国有化政策。
三是已获批准的投资项目,柬埔寨政府不对其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进行管制。
四是不实行外汇管制,允许投资者从银行系统购买外汇转往国外,用以清算其与投资活动有关的财政债务。
在对外国公民的限制投资领域方面,《投资法》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作出的规定包括:
一是用于投资活动的土地所有权,必须由拥有柬埔寨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者所有。外来投资者可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使用土地,期满可申请继续租赁。
二是除禁止或限制外国人投资的领域外,外国投资人可以个人、合伙、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在商业部注册并取得相关营业许可,即可自由实施投资项目。拟享受投资优惠的项目,需向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申请投资注册并获得最终注册证书后方可实施。获投资许可的投资项目被称为“合格投资项目”。
二、柬埔寨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环境如何,有许多参数,但主要可以概括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以及其他硬件设施。软环境主要指内外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等软件设施。
1、柬埔寨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一般来讲,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除了主要看可利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多寡,土壤、气候条件是否适合于农作物生长,适宜于哪类农作物生长,水分是否充沛,光照是否充足等之外,还要看其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水利灌溉情况以及耕作方式等。总体上看,柬埔寨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大多数农作物尤其是稻谷的生产,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区之一,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柬埔寨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扩大耕地面积方面的巨大潜力
柬埔寨的土地总面积共18万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约670万公顷(此外还有大量林地可以开发为耕地)。其中适合种植水稻的约有350万公顷,而其中80万公顷是最肥沃的,不施肥每公顷也可以生产大米1.5~3吨,其余主要种植旱稻、玉米、豆类、棉花、芝麻、木薯、烟草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目前,柬埔寨耕地面积为260万公顷,仅仅只占其可耕地面积的约40%,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利用空间还很大。
柬埔寨农业土地利用率的巨大潜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提高种植能力以增加种植面积,将现有耕地面积扩大至可耕地面积670万公顷的极限。二是可以通过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大量减少被洪涝和干旱损毁农田面积和利用滩涂以增加耕地面积。三是将来还可以通过开垦面积巨大的部分林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柬埔寨农业的发展至今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在柬埔寨,旱涝灾害几乎年年有,一到旱季,高地地区大片土地无法耕种,农作物干枯死亡,乃至大面积颗粒无收,而到了雨季,湄公河上游洪水倾泻而下,大量冲毁湄公河沿岸水稻主产区的农田、房屋,淹没洞里萨湖沿岸农田,常常使农业损失惨重。这种“靠天吃饭”的状态,使得柬埔寨农业增收难有保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就必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完备的水利排灌系统。
由于长期的战乱,柬埔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主要兴建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大多都毁于70~80年代的战火。1993年国内恢复和平后,政府加强了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复与建设,到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2286个包括水库、水坝、河堤、排灌站在内的水利设施得以恢复使用。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当前柬埔寨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多是地方投资或民间集资而进行的中小项目,目标主要是项目的灌溉、排涝和防洪。对于大规模旱灾和洪涝灾害仍然是束手无策,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极为有限,仍然要“靠天吃饭”。由于水利灌溉系统落后,目前柬埔寨农田灌溉率只达到约48%。
为确保农业用水,政府每年必须投入2亿美元建设水利灌溉系统,但这些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只要加强水利灌溉系统,柬埔寨许多农田一年至少可种三季。在柬埔寨大多数地方,每年只种一次水稻,每公顷的产量约2.4吨。如果柬埔寨也能一年种2~3季水稻,那么每公顷的产量将可达到3~4吨。这样,柬埔寨大米的总产量将能增加70%。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未来柬埔寨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出路。
4、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巨大潜力
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迄今柬埔寨农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为低下,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比较落后。
就耕作方式来讲,目前仍然处于犁耕时代,以畜力耕作为主,人力耕作为辅,机械耕作还较为少见。耕作方式的落后导致耕地面积一度大幅减少,农业生产力一度严重下降。近年来,随着牲畜存栏数的大幅增加,这一情况已经有较大改善。随着农业私有化政策的推行,个体经济和家庭经济成为农村经济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这种小农经济无疑是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
就农业的经营方式而言,当前柬埔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都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济至今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家庭经营模式要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仍然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5、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的巨大潜力
迄今,柬埔寨农业的科技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和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下的状况仍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根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的统计数据,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中有接近半数是文盲,不懂科学种植技术,包括如何施肥、如何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如何机械化耕作等。
由于思想较为保守,柬埔寨一些农村地区对品种改良尤其是杂交稻的种植还比较排斥。柬埔寨政府一直鼓励原生稻种植,整个种植过程不施放化肥和农药,依然采用人工收割。由于政府部门的鼓励,柬埔寨不仅是现今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延续种植原生稻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现存原生稻品种有1000多种,其中产出优质大米的品种有:素玛利香米、隆多香米、白茉莉香米、红茉莉香米和姜花米等。在2012年印度和2013年香港举办的世界大米评比中,柬埔寨茉莉香米连续两年被评为“世界最好大米”。此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大米的优良品质,创造了柬埔寨大米的品牌,但也严重抑制了大米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增加。如果能够加大科学种田的力度,推广杂交稻种植,柬埔寨稻谷的单产量和总产量将能大大地增加。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于实行科学种田的程度及科学化经营和管理的程度,在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的理念、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方式,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6、投资环境的制约因素
柬埔寨政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这为其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柬埔寨农业发展的软环境来讲,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地纠纷问题突出,影响外商投资
长期的战乱打乱了原有的土地制度,1993年恢复和平以来柬政府对土地的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以致近年来土地纠纷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乘管理混乱之机,大量土地被非法侵占,然后倒卖给公司开发。
土地纠纷突出,一直是近年来柬埔寨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土地纠纷情况复杂,有些土地纠纷因为政治势力的介入而成为政治话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柬埔寨政府实施了土地管理和行政改革计划,以便重整红色高棉时代遭严重破坏的地契注册系统,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16年就发出约400万张地契,大大遏制了土地纠纷蔓延的势头。
②贪污腐败盛行,势头难以遏制
尽管近年来柬政府在打击贪污腐败问题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根据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18年全球国家清廉指数”排名,在180个国家中,柬埔寨排名161位,排在倒数第19位,清廉指数在东南亚连续4年垫底。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常常以贪污腐败盛行对柬埔寨政府大加指责,并常常将反贪成效与提供援助、鼓励商家投资柬埔寨挂钩。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外商对柬埔寨的投资。
③战乱时期大量未爆地雷的清除进展缓慢,令外商投资望而却步
柬埔寨是世界上受地雷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的战乱给柬埔寨留下了上千万颗地雷,每年因地雷死伤者比比皆是,大量土地被迫闲置。尽管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近些年排雷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彻底排除地雷仍然任重道远。柬埔寨政府计划到2025年全部清除地雷,还需要4亿多美元的资金。
2018年中国政府向柬埔寨无偿援助250万美元的排雷经费,并且承诺连续3年提供无偿援助。2018年,排雷中心发现并排除4万5493颗地雷与未爆炸物,完成88.67平方公里土地的排雷工作。2019年排除了3万6165颗地雷与未爆炸物,完成487个雷区的66.97平方公里土地的排雷工作。按照这样的排雷速度,加上资金短缺的现状,2025年要完成该项工作仍比较困难。
④劳资纠纷不断,罢工游行频发,也严重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近年来,柬埔寨企业频繁发生的罢工事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
一是罢工频发,每年多达数百起;
二是日益具有联动性,一个工厂或者企业的罢工往往引来多个工厂工人的响应,甚至得到地区性乃至全国性工会联合会的支持;
三是政党介入,经济斗争掺杂了政治因素;
四是日益具有破坏性,譬如破坏工厂财产,围攻企业主等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劳资纠纷不断,罢工游行频发(尤其在成衣业领域),近年来日益成为柬埔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但影响了社会安定,而且也对吸引外资带来不利影响。为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柬埔寨政府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使得频繁发生的罢工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罢工仍然时有发生。
三、中柬农业合作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20多年来,中柬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直在不断加强。中柬农业合作虽然一直在推进,但仍然是中柬经济合作中的短板,距离中柬友好关系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合作现状与特点
自2002年起,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了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同样的最惠国(MFN)待遇,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给予柬埔寨特殊优惠税待遇。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给予柬埔寨297种商品(主要是农、林、牧、渔产品)进口零关税的优惠待遇。
目前,中国与柬埔寨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远不止农产品贸易的“买进卖出”,已经扩展到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合作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小型境外示范项目、农产品贸易促进等。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柬设立农业示范中心和生产基地,利用我们具有优势的农业生产经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带动当地农民在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采用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其中,柬中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的案例值得借鉴和推广。
该示范区作为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定的首批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由海南省农业厅组织多家单位建设,其中以绿洲农业为龙头企业,分阶段在桔井省建设“中柬香蕉产业园”“中柬胡椒产业园”“中柬热带水果产业园”等6个产业园。园区内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灌溉设施完备,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目前,该示范区建设的成果正在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应再接再厉,有效发挥其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柬农业合作踏上新征程,中国与柬埔寨的农业合作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实施了一些可圈可点的项目。根据柬埔寨农林渔业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在柬埔寨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约有20家,主要是通过并购当地公司或租赁政府经济特许土地进行稻米、木薯、橡胶、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加工。其中,国家层面有天睿农业经贸合作特区,是集研发、培育、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物流、服务等上中下游产业链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经贸合作项目。另外还有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王国大型农业项目“中柬农业促进中心”,授权广西富德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承担,帮助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建立“农林渔业大数据库运营中心”,提高柬埔寨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该项目主要开展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及良种的培育、推广以及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机械化应用技术、农产品采后处理技术的示范培训与推广。在稻米的生产、加工领域投资较多,有代表性的有: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柬埔寨大米进口贸易,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宏柬埔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大米加工厂、香米种植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山东中垦美品米业有限公司和美品米业(柬埔寨)投资的稻米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云南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和柬埔寨索玛集团投资的大米加工项目。在橡胶种植方面,有以广东广垦集团公司和广垦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以橡胶种植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桑蚕养殖方面,广西每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50万美元在柬埔寨菩萨省戈罗格县建设200公顷的桑蚕产业示范园区。农业技术合作方面,有中国云南—柬埔寨班迭棉吉农业科技友谊示范园和云南—暹粒友好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主要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
2019年,中柬农业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柬埔寨大米、香蕉出口中国数量剧增。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62万吨,出口中国24.8万吨,占总出口量的41%,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33.3%。香蕉出口量达15.8万吨,与2018年香蕉的出口量1万吨相比,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大部分出口中国。
2、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柬农业合作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中柬两国农业合作虽然起步早,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农业合作机制,发展较为缓慢。实质性的成果、成功的案例不多,大多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仍然以农产品贸易以及各种层次的考察、调研居多,实质性的投资则不多。中柬两国农业部门已经签署了《合作编制柬埔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不断完善两国农业合作机制,加强政府层面的沟通和战略对接。
二是合作项目小、散,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少,尚未形成合力。综观现有柬埔寨中资农业投资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相互竞争的特点较为明显。由于投资农业回报周期较长,加上柬埔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相比价格的剪刀差明显等原因,龙头企业大多不愿意投资柬埔寨农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投资额不大,缺乏相互联系与协作,不能抱团发展。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2016年7月,首届柬埔寨中国商会农业行业协会成立,旨在促进在柬各中资农业企业的相互交流与团结协作,增强中资农业企业的凝聚力,维护中资农业企业的合法权益。目前有会员单位近50家,涉及农林牧渔、水果种植等行业。
三是投资以省区为主,国家主导的项目少,带有明显的援助性质,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局面。总体而言,我国对柬埔寨农业领域的投资,大多以省区国企的投资为主,此类企业大多代表各省区完成对外交往任务,带有明显的援助性质。民营企业的投资不多,成功的案例也不多。
四、中柬农业合作需求与中柬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分析
中国与柬埔寨互有需求,如果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就能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
3、柬埔寨与中国农业合作需求分析
从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方面看,柬埔寨在前两个要素上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后两个要素上有绝对优势。把中国具有优势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雄厚资本与柬埔寨具有优质的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大力加强柬埔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柬埔寨“靠天吃饭”的问题,大大释放其农业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柬埔寨科学种田的水平,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柬埔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农业国际合作的典范。
4、柬埔寨方面需要扩大农业投资(包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技术、检验检疫技术、加工技术、农药、施肥技术等)
柬埔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财政投入又十分有限,因此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各个环节都亟需外来投资,尤其是水利灌溉设施。越南在柬埔寨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最多,中国排第二,另外还有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国都在柬埔寨农业领域投资较多。
柬埔寨气候旱雨季分明,由于水利灌溉设施落后,雨季时因雨量过大而淹没农田,旱季时因远离水源而大片荒芜。据柬埔寨水资源与气象部统计,目前的水利灌溉系统仅能为48%的农民提供充足的农用水,因为缺乏蓄水池和必要的灌溉设施,每年旱季都面临缺水危机,农民因为缺水而无法正常种植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2019年全国9个省3万多公顷稻田因缺水而影响产量。基层民主党建议政府兴修水库,修复全国2000多个水利设施系统,提升蓄水能力,保障充足的水源供应。
如果柬埔寨政府能够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让农民实施科学种田以便提高种植和管理技术,增加农业机械比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柬埔寨农业将会在短期内有快速发展。
除了农业灌溉设施和科技水平落后的制约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通讯设施、物流设施等都十分落后,也制约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5、柬埔寨农业现代化技术和经验缺乏的短板,可通过农业合作得到改善
柬埔寨缺乏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病虫害的泛滥让种植农户束手无策,影响收成。2019年,柏威夏省3000公顷木薯遭受害虫影响,农户只能坐等政府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寻求解决办法。2018年1月,柬埔寨王国副总理兼农业与农村发展委员会主席雍才宁应中国农业部邀请率团访华,他希望中方能够在促进大米、木薯等农产品进口中国的基础上,帮助柬埔寨推进动物检验检疫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柬埔寨的农产品产业投资等。
2019年11月19日,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焰明与柬埔寨农林渔业部部长永沙坤签署了《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战略合作备忘录》,中联农机向柬方捐赠农机设备、派出技术人员等,同柬方开展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合作示范、智慧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等,深化中柬农业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
6、外来投资可以补齐对农业的投入不足短板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企业加强了对柬埔寨农业产业的投资。在2016年的昆交会上,柬埔寨索玛(SOMA)集团和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中柬企业2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合作备忘录”。由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在柬埔寨加工大米销往中国等国际市场。这是中柬两国在农业方面开展合作的首个大型项目。广西恒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在柬埔寨实施“湄公河次区域水稻绿色增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磅同省投资建设了巴莱、鄯都两个农业园区,开展柬埔寨优质水稻种植、大米加工、畜牧、稻田综合种养等业务,将生产的柬埔寨大米销回国内。
2016年10月19日,柬埔寨农林渔业部与中国天睿(柬)农业经贸合作特区在金边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两国农业部确立的首个国家级农业经贸合作项目,由中国企业投资促进和完善当地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国际商贸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7、中柬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分析
推进柬埔寨与中国农业部门的合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两国相关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展其长,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①政府层面的互动与合作
中柬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间的农业合作,农业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在地区层面,有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农业合作暨中柬老缅泰村长论坛、澜湄村社发展联盟等。在双边层面,2000年11月,中柬双方签署了《中柬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农业被确定为两国重点合作的三大领域之一,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将中柬农业合作列入两国元首的议事日程。2019年签署了中柬农药管理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农药管理和技术合作,作为加强农业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中柬两国企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企业与柬埔寨企业开展农业合作始于21世纪初,尝试很多,但成功的案例较少,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中国海外经济合作公司、中国农垦集团、广西北海外经公司等企业曾先后在柬埔寨投资发展农业,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家畜养殖等。受柬埔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产权纠纷、融资困难、贸易便利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与柬埔寨企业之间的农业合作并不是很顺利。
“一带一路”助推中柬农业合作踏上新征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柬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中柬农业促进中心等大型农业合作和援助项目相继建设实施,中柬农业合作逐渐向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方向发展。2019年,中柬农业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柬埔寨大米、香蕉出口中国数量剧增。4月27日,中柬双方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了关于中国向柬埔寨购买40万吨大米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为完成该合作计划,海关总署新增了获准注册登记的具有出口中国资质的柬埔寨大米企业18家,总数达44家。为实现柬埔寨香蕉顺利出口中国,2018年中柬签署了《柬埔寨香蕉输华植物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海关总署分两批公布了9家柬埔寨香蕉企业具有出口中国资质,而且没有设定柬埔寨香蕉进口配额。2019年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62万吨,出口中国24.8万吨,占总出口量的41%,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33.3%。香蕉出口量达15.8万吨,与2018年香蕉的出口量1万吨相比,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大部分出口中国。6月13日,中柬又签署了关于推进柬埔寨芒果输华检验检疫准入的工作计划,通过开展检疫评估工作,双方将签署柬埔寨新鲜芒果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协议。
③中柬两国相关智库和学术机构的互动与合作
近年来,为配合推进中柬农业合作这个重要议题,中柬两国相关智库和学术机构加强了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中—柬农业发展交流与合作研讨会”,政府高层、学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就中柬农业合作政策、农业人才联合培养、农业种养殖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转移等深入探讨,探索中柬新型农业合作模式,政府、企业、学术科研机构各展其长、各司其职、共谋发展。